读完本科读大专?这届年轻人以技能奔前程

2025-09-30


近日,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、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招生简章引发热议——部分专业明确招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,甚至“大学生技师班”逐渐成为新选择。这种“本升专”现象,看似与传统“学历升级”背道而驰,实则折射出就业市场与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。
01

打破常规的“逆向升学”


本科毕业生为何主动选择专科?这背后并非“学历降级”,而是对职业竞争力的务实追求。当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出现断层时,“回炉”职业教育成为部分人弥补短板、抢占就业先机的理性选择。

图片


02

就业市场的“能力倒逼”

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日趋丰富,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逐步提高的同时,学历与就业的强关联性也正在被打破。“本升专”的兴起,核心源于三大矛盾:
图片

学历与能力的错位

在现实就业场景中,一些毕业生有本科文凭却在就业市场屡屡碰壁,有理论储备却无用武之地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、专业与职业脱嵌、所学与所用脱钩。
图片

产业升级的需求

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设置“本科毕业生”招生条件的缘由非常明确,“市场有相关用人需求”“市场对该类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”。这些回应道出了“本升专”背后的本质。
图片

个体发展的理性规划

部分学生通过“本科打基础+专科精技术”的组合,实现职业路径的精准匹配。正如某高职院校负责人所言:“行业需要的是‘能用’的人才,而非‘只有文凭’的毕业生。”



03

教育多元化的“破局之道”

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决于产业支撑,产教融合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。面对这一趋势,个体与社会需双向发力

1

个人

打破“学历崇拜”,根据个人兴趣与职业目标选择教育路径。本科生可通过专科教育快速掌握市场紧缺技能,在已有理论基础上补足技术短板,形成 “理论 + 技术” 双重竞争力。
2

院校

深化“职普融通”,推动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资源互通,构建更灵活的教育体系。让普教学生接触实操技能,职教学生补充理论深度,构建更灵活的育人体系。
3

产业:

企业可与院校深度协作,联合定制人才培养方案。围绕企业岗位实际需求,融入实操项目与行业前沿知识,让学生在校期间即接触真实工作场景,大幅缩短人才从课堂到岗位的适应周期。

“本升专”不是教育的倒退,而是多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。当社会更看重“能力本位”,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回归——无论起点如何,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,才是真正的“赢家”。




分享